绝境微光(下)-《明末隐龙》

    夜已深沉,成都蜀王府的书房内,烛火摇曳,将窗棂的影子投在地面,随着气流微微晃动。几乎在同一时间,两份封皮印着 “急” 字的文书,被两名神色匆匆的信使递进书房,重重放在林宇的案头。烛光照在文书上,纸张边缘因赶路的仓促而微微卷起,透着一股不容耽搁的紧迫感。

    一份来自岷江船坞,字迹潦草却字字清晰,详细禀报了 “破浪一号” 试航时遭遇的近乎灾难性的挫折 —— 蒸汽机主轴偏移、密封系统全面失效、船体结构在风浪中出现多处裂痕…… 文书中密密麻麻罗列了数十项亟待解决的致命缺陷,从动力核心到船体细节,几乎涵盖了船舶建造的各个环节。字里行间满是工匠们的后怕与沮丧,仿佛能看到他们在船坞中面对残破船体时,那一张张失落的脸庞。

    另一份来自远在泉州的陈墨,字迹工整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仓促,墨迹边缘甚至因执笔时手指的微颤而有些晕染。这份急报不仅隐去了他在俱乐部遭遇郑家军官盘查的惊险细节,更在字里行间藏着他对局势的精准研判与后续应对的周密规划。文中详细描述了与范・迪克周旋时的每一个细节:荷兰副官手指敲击《巴达维亚新闻报》时的轻蔑神态,提及 “四川造船” 时眼中闪过的试探光芒,以及郑家军官闯入时,范・迪克那抹猫捉老鼠般的笑意。陈墨特意点明,范・迪克看似被利益诱惑,实则全程在套话,试图从他口中打探蜀地的工业动向,而郑家军官的出现,绝非巧合,更像是荷郑双方早已达成默契,对他这个 “突然出现的蜀地商人” 进行的联合试探。

    急报中重点剖析了荷郑关系的诡异之处:郑芝龙的管事冯某与荷兰人密谈时,不仅涉及火炮、战船的交易,更频繁提及 “福州商馆”“厦门租借地”“传教许可” 等敏感字眼,甚至隐约提到 “共同清剿海上异己”—— 而这 “异己”,显然指向不服从郑家掌控的商船势力,甚至可能包括蜀地未来的水师。陈墨在文中断言,郑芝龙绝非简单购买军火,而是在以牺牲东南沿海的部分主权为筹码,换取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全面军事背书,妄图借荷兰人的舰队彻底扫清海上对手,实现对闽浙海域的垄断。

    更关键的是,陈墨在急报末尾附上了他的应对策略,字里行间透着临危不乱的冷静:“荷郑联盟看似紧密,实则各怀鬼胎。荷兰人图利,郑芝龙图权,二者皆可利用。后续拟暂停直接接触,避免暴露,转而通过澳门的葡萄牙旧部,从侧面渗透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后勤体系 —— 据悉弗里斯上校的舰队急需南洋橡胶修补船用密封件,而此物恰是我们‘商队’可掌控的稀缺物资。同时,将联络被郑芝龙打压的泉州本地海商,他们手中握有郑家水师走私军火的证据,可借机挑起荷郑间的猜忌。另,已命潜伏在荷兰商馆的眼线,重点盯防冯某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秘书的往来,密约大概率会以拉丁文书写,需寻机会获取副本。”

    这两份急报,一份关乎造船破局的根基,一份牵扯海上博弈的命脉,任何一份摆在面前,都足以让寻常统帅心灰意冷,陷入对前路的迷茫与绝望。尤其是陈墨的急报,字里行间透出的荷郑勾结之深、局势之凶险,更让人心头沉重。

    林宇独自坐在案前,周身被静谧的夜色包裹。他缓缓拿起第一份急报,指尖拂过纸张上那些记录着 “失败” 的字迹,目光沉静如水,逐字逐句仔细研读。当看到 “主轴偏移导致密封垫全毁,江水倒灌至底舱”“船体摇晃时多处木铁连接处开裂” 等描述时,他微微蹙了蹙眉,仿佛能透过文字,看到 “破浪一号” 在风浪中挣扎的模样。随后,他放下这份带着沮丧气息的文书,拿起陈墨发来的急报,当读到范・迪克的试探、郑家军官的突然出现,以及陈墨对荷郑交易的深度剖析时,他的眼神微微一凝,指尖在案面上轻轻敲击,发出 “笃笃” 的轻响,节奏缓慢却带着沉稳的力量,像是在推演着每一步博弈的走向。

    烛火在他深不见底的眼眸中跳跃,映出的不是焦虑,不是沮丧,更没有丝毫慌乱,只有一片深潭般的平静,看不出任何情绪的波动。他将两份急报反复看了数遍,尤其是陈墨提出的应对策略,更是逐字揣摩,时而闭目沉思,仿佛在脑海中构建着东南沿海的情报网络;时而睁开双眼,目光落在案头那幅摊开的《东南海疆图》上,指尖从泉州港划过澳门,再到吕宋,像是在无声地验证陈墨策略的可行性。

    许久,他缓缓提起朱笔,笔杆在指间稳如磐石,没有一丝颤抖。

    先是在来自船坞的急报上,一笔一划写下批示:“知败而后能勇。试航之挫,非祸是福。所列诸弊,皆是造船路上最宝贵的经验,比十次一帆风顺的试航更有价值。着叶梦珠即日组建‘故障析验所’,抽调各匠坊顶尖工匠、懂力学算术的文士,将所列缺陷逐一拆解、分析、攻克,所需人力、财物、物料,皆予优先调配,不得有丝毫延误。另,命其将此次‘破浪一号’抢修过程、工匠们的应对之法、暴露的问题与教训,详细记录成册,刊印分发至各匠坊、各工坊,让所有人引以为戒,从中学习。‘破浪’之名不改,我要它今日在江水中‘破’的是缺陷之‘浪’,终有一日,必能在大海上,真正破开敌人的封锁之‘浪’,乘风而行。”

    写完这一段,他稍作停顿,吹了吹笔尖的朱墨,目光再次扫过急报中 “沮丧”“后怕” 等字眼,又添了一句:“告诉叶梦珠与所有工匠,失败不可怕,怕的是被失败打垮。蜀地水师的希望,在他们手中,切勿因一时之挫,失了破局的锐气。”

    随后,他将笔锋转向陈墨发来的急报,笔下的字迹依旧沉稳,却多了几分锐利:“狐狸终露尾巴。荷郑之谋暴露,此非坏事,反让我们看清了对手的底牌。你提出的侧面渗透、挑动猜忌之策,甚合我意。准你暂停直接接触,转入深度潜伏,但需注意,澳门葡萄牙旧部不可全信,需派‘暗堂’之人暗中监视,防止消息泄露。‘商队’供应荷兰舰队橡胶一事,可故意拖延三日,再以‘郑家水师阻挠运输’为由,将矛盾引向郑芝龙,加剧荷郑嫌隙。至于联络泉州海商获取郑家走私证据,需谨慎行事,可通过第三方当铺传递消息,避免暴露你的身份。”

    他顿了顿,笔尖在 “拉丁文密约” 几字上停顿片刻,继续写道:“获取密约副本难度极大,不必强求。可转而搜集荷兰舰队的补给清单、郑芝龙水师的调动记录,二者比对,亦可佐证他们的勾结。另,即刻启动‘釜底’计划,命南洋、吕宋的‘商队’,除接触弗里斯的政敌外,重点联络西班牙驻马尼拉当局 —— 荷兰人与西班牙人在南洋素有争端,可借西班牙之手牵制荷兰舰队,为我们争取时间。”

    朱笔落下,墨迹在纸上晕开,字里行间冷静得近乎冷酷,却又透着对陈墨策略的肯定与补充。他没有被船坞试航失败、外交接触遇挫的双重打击所动摇,反而从陈墨那份带着仓促却充满谋略的急报中,看到了破局的关键 —— 利用荷郑联盟的利益分歧,以精准的情报战和资源牵制,从内部瓦解对手。

    烛火跳动,映照着林宇挺拔的身影。他将两份批示好的急报折起,递给等候在一旁的亲卫,沉声道:“即刻送达,不得有误。尤其给陈墨的指令,需用密写药水书写,交由‘夜枭’小队专人传递。” 亲卫双手接过,躬身退下,脚步声消失在庭院的寂静中。

    林宇走到窗边,推开窗扇,夜风吹拂着他的衣袍,带来一丝凉意。他望向东南方向,目光仿佛穿透了千山万水,落在泉州城那些曲折的街巷里 —— 那里,陈墨或许正借着夜色,与潜伏的眼线接头,部署着每一步潜伏计划;落在岷江岸边的船坞中,叶梦珠正带领工匠们,对着 “破浪一号” 的残破船体,拆解着每一个缺陷。至暗时刻,最能考验执棋者的定力与眼光。此刻的他,便是在黑暗中紧握棋子的人,而陈墨在绝境中制定的应对策略,正是那束照亮前路的微光。